万向
联系我们 你的位置:万向 > 联系我们 >

孟浩然最有哲理的一首诗,情感深沉,娓娓道来,道尽写诗人的一生

发布日期:2024-06-07 23:58    点击次数:121

孟浩然,他诗名远扬,是可与诗佛王维齐名的山水田园派创始人;

他交友甚广,与李白、杜甫、高适、王昌龄等诗坛高手都有交集;

他从未入仕,以归隐开始,又以归隐结束,为世人留下多首好诗:

他的文字多为春花秋月,用词朴实却极具画意:

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

——孟浩然《春晓》

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。

——孟浩然《夏日兰亭怀辛大》

他的诗中也有故事和酒,叙事简单却凸显情谊:

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。

——孟浩然《过故人庄》

达是酒中趣,琴上偶然音。

——孟浩然《洗然弟竹亭》

与陶渊明的诗歌相似,孟浩然的诗篇多为五言诗作,只三言两语便将田园生活勾勒成一幅恬静闲适的山野田间水墨画。

然而,收录在《唐诗三百首》中的这首诗却极为特别,不似孟浩然流传甚广的其他诗以叙事或是抒情为开端,而是一开始就道出了一个平凡而永恒的真理,引得读者们不知不觉跟随诗人的文字,陷入沉思之中。这首诗便是《与诸子登岘山》。

人事有代谢,往来成古今。

江山留胜迹,我辈复登临。

水落鱼梁浅,天寒梦泽深。

羊公碑尚在,读罢泪沾襟。

登山有感而发 写景兼具情理

诗人在题目中已然交代了地点与人物:与几位朋友一道登岘山时有感而发。

首联道出古往今来盛衰之理:

新旧代替是自然常理,古今多少事都已成烟云,消散在风中。

颔联交代了此次登山的缘由:

因为这座岘山留有前人的遗迹,故而相约来到此处凭吊羊公碑。

颈联写登上山顶后所见景色:

登山远望,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,云梦泽因天寒而更显幽深。

尾联表达登山见羊公碑所感:

看到名将羊祜的墓碑,读着碑文,想到这位曾经镇守襄阳的西晋名将如今已成历史遗迹,而自己寂寞吴文终将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,忍不住潸然泪下。

这是一首让孟浩然忍不住热泪盈眶的怀古伤今之诗,诗中之情真诚感人,其理更是意义深远,读起来不禁想起苏轼《赤壁赋》中的句子:

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。挟飞仙以遨游,抱明月而长终。知不可乎骤得,托遗响于悲风。

这世间唯一不变的,就是变化。春去秋来,物换星移;寒来暑往,叶落花开。时间永恒而生命有限,多年以后每段故事,都将周而复始地继续着,只是换了一些人演绎而已。想到此处,难免心生伤悲。

纵观孟浩然的一生,如同这首诗,游遍山水田园,结交众多好友,喜悦之情常伴;多次追求功名,却又无果而终,于是悲从中来。

官运未曾亨达,交友遍布天下

孟子云,“吾善养吾浩然之气”,孟浩然的父亲如此取名,必定是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。然而,孟浩然自求学之日起,到最终归隐,都没有没有入仕途之门。

少年时,也曾怀有鸿鹄之志,渴望功成名就,在诸如“俱怀鸿鹄志,昔有鹡鸰心”的诗句里流露自己志向之高远。

在他一心求学的同时,皇权几度更替,世道趋于混乱,因深受儒家思想“天下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”影响,孟浩然在他22岁的时候,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,与朋友一同隐居在鹿门山,写下广受好评的诗句:

山寺钟鸣昼已昏,渔梁渡头争渡喧。

人随沙岸向江村,余亦乘舟归鹿门。

鹿门月照开烟树,忽到庞公栖隐处。

岩扉松径长寂寥,惟有幽人自来去。

孟浩然存诗以五言居多,七言甚少,这首《夜归鹿门山歌》便是其中的代表作,写的是诗人从老家来到隐居地鹿门山途中看到的风景,由此可以想象出诗人在此幽居时的清静生活。

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,一年之后,他便踏上漫游之旅,四处访友,希望可以进入仕途之门。

在外漂泊十几年,孟浩然偶尔也会感到孤独,在夜深人静时候思念远方的亲人。好在他的身边好友如云,陪他度过漫长岁月。其中,最令人羡慕的朋友莫过于李白。

孟浩然身上想必是有一定魅力在的,才能让大诗人李白几次三番为他写诗,用“吾爱孟夫子,风流天下闻”表达对他的喜爱,又专门为写一首名为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的赠别诗。

而孟浩然最著名的赠诗,是写给张九龄的这首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》,其目的在于得到这位张丞相的举荐:

八月湖水平,涵虚混太清。

气蒸云梦泽,波撼岳阳城。

欲济无舟楫,端居耻圣明。

坐观垂钓者,徒有羡鱼情。

这首诗文字壮美,意境旷远,可惜并没有得到张九龄的回应。

到了三十八岁的时候,他第一次奔赴长安,参加科举考试,无奈名落孙山,未得所愿。此时的他心中失落,不知何去何从。

也就是这时,他结识了同样有着诗歌天赋的王维。他们都心有隐者之风,写的诗又同是关于山水田园,自然兴趣相投。最大的不同,莫过于此时的王维已经入朝为官,他却无功名在身。在王维的劝说下,他暂时留在长安,寻求机会。

很快,他的机会来了。传闻有一次孟浩然来到王维府中做客饮酒之时,玄宗皇帝突然来访。身为平民的他因无权面见帝王而躲到床下,可还是被皇帝发现了。听闻此人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孟浩然,玄宗皇帝并无怪罪之意,而是让他赋诗一首。

也许是因为喝得太醉了,他一不小心将心底的怨言说出来了:

北阙休上书,南山归敝庐。

不才明主弃,多病故人疏。

——节选自孟浩然《岁暮归南山》

此诗表面上是说自己如今多病忧、无作为的局面都是自己造成的,实际上却有暗讽朝廷不用人才,故人不加推荐之意。

玄宗皇帝一怒之下将他赐金放还,仕途之路几乎再也没影了。

回归隐居生活,感伤不仕人生

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,他大约是真的明白了,一来他生性平和,并不适合官场的尔虞我诈,二来他意在山水,四处游历的那些日子才是他最快乐的时光。

于是,他再一次回归田园生活,寻找真正的自我。那首平淡之中韵味无穷的《宿建德江》便是这段期间所作:

移舟泊烟渚,日暮客愁新。

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。

一人独自漂泊,见到暮色沉沉,远处比近树还低的天空,近在咫尺的水中之月,应时感到清冷荒凉的,可诗人想到自己与天地同在,与明月相望,心中的孤独感便少了几分。

纵情山水田园的日子固然欣喜,可一想到自己满腹诗文却无用武之地,他的心中到底是有几分伤悲的,不然也不会看着这羊公碑,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,泪流不已。

公元740年,51岁的孟浩然,因背疾复发,病逝于家中,至此世间少了一位接地气的田园诗人。

他的人生并没有大起大落,跌宕起伏,如他的诗一般,平平淡淡,简简单单,用最朴素的言语,勾勒出寻常的人间烟火,读起来倍感清新自然。

在孟浩然之前,西晋的陶渊明同样是选择了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隐逸生活,在孟浩然之后,宋朝的林逋也是以梅为妻,以鹤为子,隐居在西子湖畔。

昨日之现实,已成今日之历史,明日还会有新的故事发生,一如这句“人事有代谢,往来成古今”,历史的波涛滚滚向前,接受无常,才能一切如常。拥抱变化,才有可能不被变化着的万事万物所困扰。

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万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