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4-08-24 23:44 点击次数:164
熟悉历史的都应该知道中原大战这场军阀大混战,参战的主要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,冯玉祥的西北军 李宗仁的桂军和蒋介石的中央军,后来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入关参战,才结束了这场大混战,从战前各方的实力来说,尤属冯玉祥的西北军势力最大,几乎可以和老蒋的中央军持平,而在大战结束以后,也是冯的西北军损失最大,西北军开始分裂,变成了各个小团体。
可这也从另一方面看出了西北军确实是豪强并立,能人众多,其中单西北军内部就流传的有五虎将和十三太保的称呼,其中五虎将又分新五虎将和老五虎将,老五虎分别为:“鹿钟麟 张之江 李鸣钟 刘郁芬和宋哲元,这几个人在早期都为冯玉祥立下了汗马功劳,可随着西北军队伍的扩大,这几个好多都被调离一线军队,就只有宋哲元没什么变化,所以这时候,新五虎将也就补上了空缺。
冯玉祥
这五个人也就是韩复榘 石友三 孙良诚 孙连仲 刘汝明,我们可以看到,冯玉祥是把韩复榘放在了首要位置,就说这个时期,韩实际已成为冯玉祥的第一大将,而这个时期也就是从1925年到1928年这三年,熟悉历史的都知道,这几年发生了北伐战争,冯玉祥率部也举行了北伐,在北伐中,冯在军事上最依仗的两个人就是韩复榘和孙良诚,他们一左一右,如钳子一样向北洋军进攻。
在北伐中,韩复榘先是在河南大破张宗昌的直鲁联军,接着又担任北路军前敌总指挥,率军猛攻奉军,一路势如破竹,一直攻打到北京南苑才住手,而韩部也成了最早攻入北京的北伐军一部,一时之间,他也名声大噪,得了一个“飞将”的称号。
韩复榘
有人说,这时候张自忠 佟麟阁他们那?他们这时候其实还有点没成长起来,和韩同级别的也就属他能打仗了,等到北伐结束以后,冯玉祥的部队被整编为第二集团军,可老蒋老想消弱西北军的力量,让他们间接的服从老蒋的中央军,几方在裁军的问题上各有打算,这才爆发了中原大战,而在中原大战前夕,韩就与冯玉祥闹僵了,也就是面对蒋的方式理念不合,至此韩投靠了老蒋。
等到西北军战后解体以后,这个时期原来西北军的三个小团体最为活跃,一个是韩的部队,他此时已经被老蒋任命为山东省主席,一个是石友三的部队,不过他的部队在中原大战后,于张学良东北军开战,后被杀的大败,元气大伤,最后就是宋哲元的部队,也就是我们熟悉的29军,他们被张学良收编,后宋哲元在张的举荐下,当上了察哈尔省主席,所以说,这个时期韩复榘和宋哲元的职位相当,也最有比较性。
宋哲元
提起宋哲元就会想到29军,说到29军,就必然会提及喜峰口和罗文峪的大捷,没错,这场大捷促成了宋哲元抗日名将的称号,而他也在之后强调,只打日本人,不打内战,而韩的抗日名声自然是不如宋哲元的,这都源于全面开战以后,韩复榘放弃济南,致使山东失地千里,而给人留下的客观印象。
而从两人的实际情况来看,韩在1935年到1937年,这两年的抗日举动,其实是比宋哲元强的,这就从日本人想要华北五省自治这件事可看出,我们说,一开始宋哲元的抗日思想很是浓厚,可这其实就与当时南京老蒋的政策背道而驰,于是在不久以后,老蒋就撤了宋哲元的察哈尔主席的职务,29军也面临这南下和我军作战的行动,可就在这个时候,汉奸白坚武在平津地区发生叛乱,就这样,宋又借着平叛之机会,重新控制平津,再一次成为了封疆大吏。
影视中的镜头
目睹了老蒋排除异己的手段以后,宋就利用日本策动华北自治给南京政府施加压力,然后用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等方式扩大了其对平津的控制权,就说这个时期的宋哲元抗日热情是消退了,此时对日多是采取周旋的策略,这也为七七事变的发生埋下了隐患。
另一边,韩复榘看见了冀察政务委员会遭到了全国的舆论以后,他也逐渐站到了抗日这一边,另外老蒋也怕出现第二个冀察政务委员会,也就对韩的举动表示了支持,并且这个时期,韩还根据山东的情况,制定一个抗日备战的三年计划,大力培养武装民团抗日,到了西安事变的时候,他还大力支持张学良。
所以说这两年,韩的抗日热情是比宋高的多的,那么最后两人的名声为啥会出现两极反转?
等到七七事变发生以后,虽然29军错过了最佳战机,致使日军增兵到十万,但此时29军中人才济济,而且主战派居多,如张自忠 冯治安 佟麟阁等,即使宋在和日军周旋之时,前线的战事也没有完全停止,到了后期撤退保定以后,虽然也有保存实力之嫌,但总体来说这是奉命撤退,徐图再战,没有一退再退,这时宋哲元的抗日热情再次消退,他也很时务的把军权交给了主战派冯治安。
韩复榘这边,一开始他也打的很猛,据资料记载:“沧州之敌向鲁北进攻,我军在德州、惠民、齐东之线与日军展开激战。韩复榘率卫队旅第一团亲赴前线指挥,相持月余,所部伤亡很大”。后又血战德州,但终因被老蒋调走了炮兵,而导致其产生了保存实力的想法,关键是韩复榘部这边,没有坚定的主战派,以及时劝阻他,从而导致他一退再退,放弃了大半山东,这也就是导致他的抗日名声没有宋好的原因。
影视中的画面